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经典 强理论 赋师能”系列主题讲座活动(二)

——品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感悟总书记殷切嘱托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14:09 点击数:

2025年10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如期开展“学经典 强理论 赋师能”系列主题讲座暨教师培训第二期活动。活动秉持夯实理论根基、强化学理阐释、提升育人本领的理念和宗旨,持续将教师培训活动推向深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李慧青带领全院教师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从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殷切嘱托。

报告会伊始,李慧青老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做一种生活习惯、当做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李慧青老师以此切入,并鼓励老师们加强对经典文本的研究,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回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作。

李慧青老师围绕理论价值和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对《提纲》进行详细的解读。在理论价值层面,李慧青老师强调,《提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不能以轻视的眼光看待《提纲》的历史地位。费尔巴哈对于黑格尔的批判为马克思提供了一种颠倒黑格尔的方法论,对宗教的批判引发了马克思对于宗教和人的异化的思考,对人本学的重视启迪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提纲》的出现标志着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彻底决裂。在写作背景层面,李慧青老师分别从理论背景、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和哲学背景等维度展开分析,指出在《提纲》创作时期,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寻求解放。但此时在德国的思想领域,各种主流思潮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和无产阶级事业的需求,正是由于这种现实需求的存在,马克思进行了《提纲》的写作。《提纲》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同时也批判了施蒂纳、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错误观点。在主要内容层面,李慧青老师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和哲学观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四个层面之间相互回应和相互照应。在此基础上,李慧青老师对《提纲》文本内容逐条做了深入讲解,阐释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创新点,简明透彻地解答了一些重点典型理论问题。在现实意义层面,李慧青老师结合当下现实,将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探讨《提纲》对我们理解当下现实的意义与价值,强调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不要滑向实用主义。

李慧青老师的报告视野开阔、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史论结合,展现了强大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功底。通过此次读书报告会,全院教师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增强了教师的理论自信,在学院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提升全院教师的育人本领和担当。


初审:李国辉

复审:邱丹丹

终审:张广良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