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4名教师带领学校部分2015级学生代表,赴吉林省通化市,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这是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第二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同学们拜谒了杨靖宇将军陵园,参观东北抗联纪念馆,徒步抗联小路,参观东岔抗日根据地和长岗战斗旧址,并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重温入团誓词。在每一个纪念地和革命旧址,工作人员和通化市委党校的教师结合史实进行了生动的现场教学,向同学们讲授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和不可磨灭的抗联精神。
本次社会实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延伸到革命历史遗迹,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使同学们对东北抗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不做亡国奴而誓死抗争的抗联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深深被英雄们的事迹所打动。通过学唱抗联歌曲,朗诵抗联诗歌,重走抗联道路,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重温革命历史、传承先烈遗志、珍惜今天生活、开创美好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社会实践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检验理论知识的试金石,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认识和践行。为此,学院加大了社会实践力度,把社会实践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改革中。通过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参访历史遗迹,不断加强他们对革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直观认识,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奋发成才的使命感,以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通化市委党校的大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