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非遗传承扬清风  八项规定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 08:28 点击数:

为锲而不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5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和第二党支部联合组织党员教师赴东辽县鱼骨画博物馆和东辽县安北村开展“非遗传承扬清风 八项规定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辽源市东辽县渭津镇的鱼骨画博物馆,是吉林省首批百家乡村博物馆之一、东三省唯一一家鱼骨画博物馆,展示了辽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辽鱼骨画百余幅作品,独具匠心。其传承人李华在吉林省民族民间文化和文化遗产抢救、展示、传播过程中,努力保护、倾心传承。在这里,伴随着传承人李华的生动讲解,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们深入了解到一幅精美的鱼骨画作品在作画之前就需要经过清洁、消毒、晾晒、分类、构图、精选等近十道工序,小则几毫米、大则如一把尖刀的鱼骨,均在传承人李华的精雕细琢中,由厨余垃圾变为一幅幅生动反映东北历史与人文特色的精美艺术作品,文化的积淀与融合以艺术的形式质朴地呈现出东北人民的勤劳朴素、聪慧坚韧、乐观向上。

之后,党员教师来到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通过聆听村书记王军委的讲解,党员教师们了解到安北村村民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一件件生动实践案例。

走进辽河源镇安北村,伴着潺潺流水声一路向前,便能寻到一处望月潭,这里正是中国七大水系中辽河两源之一—东辽河的源头所在。村书记王军委向党员教师们详细讲解了安北村干部群众在水源生态涵养上取得的突出成效。曾经的东辽河源头因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生态系统遭受过严重破坏。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村民通过栽种树木、封山禁牧、河道清理、人居环境整治等一整套长期治理举措,使源头生态环境得到了极佳修复,绿水青山为安北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持之以恒涵养生态的同时,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下,安北村还通过深度打造民俗特色来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经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实现了生态旅游与民居、民宿、民俗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在了解安北村生态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情况后,党员教师们也为安北村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作为吉林省第一批省级非遗村落,安北村还建有非遗工坊。在这里,党员教师们了解到吉林省非遗东辽满族剪纸、东辽弓箭、东辽葫芦画,还有辽源市非遗东辽木雕、东辽鱼骨画、东辽秸秆画、衍纸画的制作工艺,感受到了这些非遗的艺术价值,惊叹于非遗作品制作背后“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更延展了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成果的认识。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是形式与内容的一次创新,不仅使党员教师认识到要在坚持知行合一深入乡村基层的调查研究中务求实效,通过探访非遗传承与了解乡村振兴实际,更使党员教师意识到要发挥主动创造精神,在坚持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面向大学生讲好吉林省非遗传承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故事,为东北全面振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校教师的智慧与力量。




初审:李国辉

复审:邱丹丹

终审:张广良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