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5月10日至5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组织学生前往延吉,开展以“赓续抗联精神血脉,挺膺民族复兴担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5月10日下午,在延边州委党校学术报告厅,王顺奎教授以《东北抗联历史、特点及精神》为题,通过14年抗战时间轴串联起“南满磐石烽火”“东满八县鏖战”等关键战役。当PPT展示杨靖宇“头颅可断腹可剖”的绝笔信、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的遗书时,全场肃然。王教授特别剖析了“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抗联密营生存哲学,指出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特质正是新时代青年亟需补足的“精神之钙”。课程为之后的现场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师生共同前往延边博物馆、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日本间岛总领事馆遗址和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群进行现场教学。在延边博物馆讲解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在编号“延抗-0382”的桦树皮密令前驻足良久。借助全息投影技术,1932年“春化阻击战”的硝烟在展厅弥漫,配合魏拯民烈士磨损的怀表、金锦女就义时的血衣等百余件文物,完整再现延边地区23个抗联密营的运作体系。在日本间岛总领事馆遗址,当老师指着“集团部落”人口统计表上锐减的17.6万数字时,细雨拍打铁窗的声音与历史回声交织,不少学生攥紧了手中的学习笔记,仿佛在触摸民族的伤痕,抗战记忆在无声中被传承。在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群,师生实地探访了东满特委兵工厂、印刷厂等革命旧址,当听到童长荣烈士为保护群众转移而壮烈牺牲、13岁金锦女面对酷刑宁死不屈等事迹时,同学们潸然泪下。恰逢春季林间蚊虫肆虐,在重走抗联路的过程中,师生们频频受到蚊虫侵扰,“烟火冲空起,蚊蠓血透衫”的情境如光影再现,令同学们更为深切的体悟到革命先烈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伟大抗联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东北抗联精神是引领年轻人前进的一面旗帜。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创新构建了“理论讲授+文物观摩+遗址体验”的多维教学模式,使红色教育突破课堂界限,通过实地研学使同学们对东北抗联精神有了具象化的认知。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从历史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把这份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奋斗踏实学习的行动自觉,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
初审:李国辉
复审:邱丹丹
终审:张广良